中国技术成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增产“金钥匙”
时间:2025-09-03 16:58:31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业是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中国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输出先进农业技术、培养新型人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在助力减贫的同时维护区域粮食安全,以务实举措彰显大国担当。

示范花开结硕果


【资料图】

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6000株从中国引进的优质青砧苹果种苗正在茁壮成长。“来自中国的种苗具有更高的质量,期待它们带来更好的收成。”果农图尔苏诺夫说,“受品种和技术限制,我们以前的苹果产量和质量都不高。”

陕西杨凌是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所在地。“自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100多个作物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上合办常务副主任马静介绍说。

陕西省副省长武文罡表示,陕西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基地的农科教资源优势,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推动基地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合作载体建设方面,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围绕旱区农业、作物绿色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同时,在上合组织国家设立20个实训基地,系统展示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组织当地学员开展实训实操。

——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创新“理论+实践+科研”模式,累计培训2700余名来自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远程技术讲座覆盖5.1万人次;为巴基斯坦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定制培训项目,首批292名学员已结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发起组建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累计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1200多名。

——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方面,基地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专家,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等13大类115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多项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依托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的1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品种试验示范,目前已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0余部。

在基地带动下,陕西对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额由2021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元,增长超过230%。

武文罡表示,陕西将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建好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聚焦旱区种业、农业节水灌溉等重点领域,加强务实合作,更好发挥基地功能,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技术互鉴造福八方

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之间在农业领域加深合作,尤其是通过技术互鉴、优势互补,造福各国。

8月下旬,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的塔中农业合作示范区里,工人们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间忙碌,采摘第一批已经成熟的棉花。“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姜浩瀚信心满满。

这一示范区由中国河南黄泛区实业集团塔中农业公司参与运营,主要从事棉花种植和加工。当地员工沙伊特已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农技专家,还管理着示范区内一处农场。“我们本地棉花的产量每公顷最多3吨,但示范区里的棉花产量能达到每公顷5吨多。一些本地人来询问秘诀,我就把铺膜种植技术、施肥方法教给他们。”沙伊特说。如今,哈特隆州许多棉农用上中国技术,产量上来了,收入也增加了。

同在哈特隆州,开园两个月的中塔友谊苹果示范园里,已栽种下1.6万株来自陕西的果苗;在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来自新疆的节水滴灌技术滋润着种植基地里上万亩玉米;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得益于中国企业引进水稻旱直播技术开展规模化种植,曾经荒废的水田重现勃勃生机……不少上合组织国家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之一,但农业发展长期受限,一项项中国农业技术和解决方案被成功“移植”,为上合组织国家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除了技术“出海”,一些上合组织国家还主动围绕农业技术来华“取经”。2024年在陕西参访时,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对杨凌的现代农业科技印象深刻,回国后推动实施“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如今,巴方首批学员已学成归国,第二批近300名学员又将启程。

职教为农业产业赋能

天津注重发挥职教品牌鲁班工坊优势,普及推广农业相关技术,同时推动农业机械一并“出海”。

早在2017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签约共建巴基斯坦鲁班工坊,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的人文交流项目。2018年7月鲁班工坊正式揭牌运营以来,以旁遮普省省会、工业城市拉合尔为中心,服务巴基斯坦工业现代化人才储备,同时联动辐射农业城市木尔坦,助力巴基斯坦农业机械化升级。

2022年,学院又与位于旁遮普省木尔坦市的MNS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农机培训项目。

学院还协调项目合作企业,为巴方合作院校捐赠了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在木尔坦MNS农业大学鲁班工坊专用田地举行“田间培训日”活动,现场体验中国设备从玉米收割作业到秸秆直接还田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

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中国农机企业海外调研、培训运营及售后服务的成本,创新了中国农机新技术、新产品海外推广模式,为中国农业机械在海外树立了品牌形象。“这种模式完全适用于中国轻工企业‘走出去’,我院也愿意通过鲁班工坊这一国家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名片,助力轻工企业实现产品、技术出海。”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康宁说。

标签:

生活指南
  • 博物馆不眠夜:古埃及文明大展迎来168小时嘉年华

    持续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于2025年8月17

  • 最新快讯!货不对板、缺“研”少“学”……选择研学游该如何避坑

    来到田间地头体验干农活,前往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进入高校实验室

  • 创新“政策+场景”融合 京东3C数码“国补中国行”激活城市新消费

    随着国家提振消费系列举措的不断加码,消费热潮持续高涨。据商务部

  • “平安有我”安全宣讲走进京城出租车、网约车和汽车租赁行业

    北京市公安局29日联合北京市交通委等相关单位,开展平安有我安全宣

  • 沈阳故宫将全面实施实名制刷身份证入馆

    沈阳故宫博物院27日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实名制刷身份证入馆的公告。公

  • 5月预计将有3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

    中国气象局28日举行5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

  • 别把噪音当小事 对听力损害不可逆

    建筑工地、装修场地、车间……很多作业环境里的噪音非常大。虽然被

  • 联合国组织警告: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发病率攀升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4月24日报道,在24

  • “红色圣地 千年药乡 山水官鹅 康养福地” 甘肃省宕昌县亮相《300秒看家乡》

    近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委书记张建强走进《300秒看家乡》,向观众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本次

  • “AI+”岗位增加 人才需求渐旺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楼前,一座座紫色帐篷展位格外醒目。

  • “返乡客”酒店过节成新潮 中国青年重构团圆新模式

    中新网西安2月12日电 题:返乡客酒店过节成新潮 中国青年重构团圆

  • 红红火火闹元宵 欢天喜地庆团圆——西平县柏城街道举办“亚昊杯”“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传统文化节

    2月11日下午,西平县柏城街道在柏城剧院北侧广场举办亚昊杯我们的节日

  • 春节我在岗:老人骑三轮车侧翻!危急时刻 西平民警紧急救助

    太感谢你们了!警察同志!要不是你们,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2月1日大

  • 1月25日铁路春运迎来节前客流最高峰

    中新网1月25日电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25日,

  • 重庆铁警开展安全宣传 提升旅客防骗防毒意识

    1月14日,2025年春运正式启动。当天,成都铁路公安局重庆公安处的民

  • 民生
    • 大学生们,这笔钱涨了!近期开始受理-视焦点讯

    • 智慧农场,科技拓展想象

    • AI工具只需一次脑扫描即可识别多种痴呆症_热点聚焦

    • 中国4家民营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企联合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