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也被尊为华夏龙脉,因为山势险峻异常,古人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秦岭便有了“天堑”之称。
(相关资料图)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建成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蜀道不再难。2001年10月,穿越秦岭的第二条铁路——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青岔站是西康铁路从关中平原南越秦岭第一站,也是目前铁路跨越秦岭最高车站之一,车站海拔1130米。
青岔站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青岔村,是西康铁路上的四等站,站内有4条股道,主要办理列车接发、会让业务。
青岔站处在西康铁路翠华山隧道和秦岭隧道之间,车站四面环山,大半个站场被气势恢宏的高架铁路桥高高托起。
火车从青岔站驶出即进入西康铁路最长的隧道——秦岭隧道,进洞后约14.7公里就到达该线路在秦岭的海拔最高点,然后开始一路下坡,驶出关中,进入陕南。如果你曾在西康铁路坐火车经过青岔站,一定能感受到气候由岭北进入岭南后的奇妙变化。
站在高处俯瞰,青岔站犹若一条徜徉在秦岭中的金色腰带,将绿水环绕,把青山串联。站内4条曲线股道将车站两边的青山串联起来,火车从这个洞中钻出,又钻进另一个洞中,远观仿佛孩童在做捉迷藏的游戏。
↓请转动手机横屏观看
近年来,随着秦岭生态保护的深入,青岔站所在区域被作为西安重要的水源保护地,车站附近的村庄整体搬迁,车站附近人烟稀少。
尽管青岔站目前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也只是个四等小站,但是绝对不能缺少了铁路人的值守,目前,青岔站有车务职工10名,平均年龄45岁,主要任务是负责接发列车,维护铁路行车安全。
西康铁路从引镇站到青岔站仅29公里,海拔高度却升高了近400米。青岔站设在11‰的长大坡道之上,对于职守青岔站的职工而言,确保行车安全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车务系统的工作性质属于24小时值守,车站每天能看到的职工只有5、6名,虽然人烟稀少、生活单调,但是他们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里虽然远离了城镇的喧嚣,但是可以春看绿水、夏听蝉鸣、秋赏红叶、冬观雪景,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也别有滋味。”在青岔站工作12年、今年48岁的西安车务段青岔站车站值班员张铁山说。
山区铁路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为方便铁路沿线职工上下班和购置生活用品,西安局集团公司在西康铁路开行了职工通勤列车,青岔站每天停靠通勤车1对。
同时,结合各站地域特点,在站区投入人力物力推进家园建设工程,鼓励职工全员建家、安全保家、精心管家、文化传家。
如今,青山绿水间的青岔站不仅站舍修葺一新,而且拥有温馨整洁的宿舍、功能齐全的小食堂,他们还在草坪上种上了优雅静谧的格桑花,在站台上栽上了苍劲的龙柏、蓊蓊郁郁的雪松、高大挺拔的泡桐和珍稀蓬勃的紫叶李,既让这座山区小站与秦岭融为一体,又富有生活气息。
2016年盛夏,一场大雨后,一块千斤大石滚落到车站院子里的凉亭,围墙被砸出了缺口,但凉亭却完好无损。从此,这块“飞来石”被站区职工视为“镇站之宝”,成为车站的一道景观,给车站凭添了一道富有传奇色彩的靓丽风景线。
西安车务段宣传助理赵志波即兴写下了打油诗《飞来石记》,用真情实感诉说着小站职工的情怀。
秦岭气候“善变”,可谓一日四季。复杂多变的气候也给车站作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夏日抗洪汛,冬日战风雪,雨雪天防坡停,确保行车安全任务艰巨。
尤其每遇大雪天气,莽莽秦岭就成了“林海雪原”,铁路则成为点缀在白色“林海”中唯一灵动的色彩,列车在奔驰,作业人员在迎送列车、维护设备,远观青岔站,恍若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雪中青岔站 / 魏方合 摄
多年来,青岔站干部职工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中早已习惯了“与山水周旋、与山水和解”,总结出了保障安全的规律,掌握了防洪汛、除冰雪的方法,人人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磨练了“艰苦不怕吃苦、缺人气不缺精神,风雪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独特品质。自建站以来,青岔站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时光清浅,岁月流逝,“南山一隅”青岔站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周而复始地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青山绿水间,西铁人用坚守践行初心保畅通,用乐观品味生活收获专属他们的记忆。
谁言铁骨多柔情,
深山奇石伴我行。
道阻且长须从容,
初心不改向苍穹。
致敬
坚守在
“南山一隅”——青岔站的
西铁人
来源:西铁资讯 责编:杨雪
标签: